地球生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十亿年前的微生物。自有人类生命活动以来,病毒、细菌等微生物不断威胁着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多次传染性疾病的世界大流行。自弗莱明发现第一个抗生素——青霉素以来,加之新的抗微生物药物的不断研发,让人类对抗微生物有了强大且“万能”的武器。然而以为“万能”的抗微生物药物,却由于被过度和不合理应用,导致耐药问题越来越严重,不断出现超级病原体,不仅给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带来严峻挑战,甚至对人类生存也带来了紧迫性威胁。
微生物和人类正进行着一场“不死不休”的残酷战争,为遏制病原体的耐药性,提高大众对抗微生物药物相关知识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从2015年起将每年的11月18-24日设为“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
今年的主题是:扩大认知,遏制耐药(Spread Awareness,Stop Resistance)。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是人类面临的十大公共卫生威胁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包括政策制定者、医疗卫生人员以及公众都能够正确认识抗微生物药物。
什么是抗微生物药物及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
抗微生物药物是指治疗各种病原体所致感染的各种药物,包括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和抗寄生虫药物。而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是指病原体对曾经有效治疗感染的抗微生物药物不再敏感,会使得感染难以或无法治愈,增加重症发生率,甚至会导致死亡。
为什么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在不断增长?
抗微生物药物在医疗机构中广泛应用于各类感染性疾病的治疗,特别是在医疗机构重症科及重点高危感染科室,由于患者基础疾病多、住院时间长、免疫力低下以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导致在医院中出现了多重耐药菌、广泛耐药菌,甚至全耐药菌。此外,抗微生物药物还广泛应用在农牧业和食品生产加工中,不仅被用来治疗动物疾病,还被广泛用作疾病预防措施,甚至用于促进动物生长和生产率,这种过度使用或滥用也会加速耐药性的产生,从而导致药物效力减弱,甚至丧失。
如何避免抗微生物耐药性的发生?
及时就医,规范诊治:生病时,寻求医疗建议,只有在有医生处方的情况下服用抗生素或抗微生物药物,并严格按照处方完成抗微生物治疗疗程。
明确诊断,合理用药:明确感染性质和何种病原体,合理选择抗微生物药物,根据患者状况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
正确预防感染:通过接种疫苗、勤洗手和采取安全的性行为等方式来预防感染的发生。
遏制抗微生物耐药,国家在行动
近年来,国家卫健委颁布和制定了相关文件不断规范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使用,督促各级医疗机构加强对于抗微生物药物的管理,促进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降低耐药性的发生。
提高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应用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是提高病原学送检率,在病原学依据的基础上合理应用抗微生物药物,2021年10月28日国家卫健委也专门印发了“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专项行动指导意见,制定了不同情形病原学送检要求。
基于以上背景,西安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微生物部根据临床微生物学的发展理念和未来发展趋势建成了细菌、真菌、结核、医院感染和多重病原体五大检测平台,可以覆盖临床感染性疾病诊治和防控的各类需求,平台还致力于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实验室发展建设,全力服务体系内的各级医疗机构,建设基层医疗机构的耐药监测平台,促进感染性疾病的精准诊治和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应用,扎实推进分级诊疗建设,助力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