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pertussis)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婴幼儿更为敏感。百日咳潜伏期一般为7-14天。典型的临床病例常见于无免疫史儿童的初次感染,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以及咳嗽终止时伴有鸡鸣样声音为特征。病程分为卡他期、痉咳期和恢复期3个阶段,可持续2~3个月,故称为“百日咳”。
百日咳鲍特菌,又称百日咳杆菌,属伯克霍尔德菌目,产碱杆菌科,鲍特菌属,为专性需氧菌,革兰染色阴性,为两端着色较深的短杆菌,无鞭毛,表达多种毒力因子,产生大量毒素和生物活性产物,最重要的毒力因子是百日咳毒素(PT),具有促分裂活性,影响淋巴细胞循环,并作为细菌与呼吸道纤毛细胞结合的黏附素。这种细菌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弱,56℃30分钟,日光照射1小时,干燥3-5小时可灭活,对紫外线和消毒剂敏感。
该菌在我国法定传染病目录中属于乙类病原菌。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组织修订的《百日咳诊疗方案(2023年版)》(以下简称《诊疗方案》)指出,由于接种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力衰减和百日咳鲍特菌变异,全球很多疫苗覆盖率较高的国家出现了“百日咳再现”。目前我国使用的疫苗是白喉类毒素、无细胞百日咳菌苗、破伤风类毒素(DTaP)三联疫苗。接种时间为3月龄、4月龄、5月龄,18月龄时各接种1剂次。通常疫苗接种3-5年保护性抗体水平下降,12年后抗体几乎消失。若有流行时易感人群仍需加强接种。要提示的是,无论接种百日咳疫苗还是自然感染百日咳,均不能产生终生免疫。
鼻咽部分泌物可培养到百日咳鲍特菌。卡他期或痉咳期早期鼻咽拭子标本阳性率高,病程3周以后阳性率较低。既往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且已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或者病程超过3周的患者,检出率较低。
鼻咽拭子或者鼻咽洗液标本中百日咳鲍特菌核酸检测阳性,发病3周内阳性率高。
末次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间隔超过1年的病例,单份血清百日咳鲍特菌PT特异性IgG浓度超过诊断急性感染的标准阈值,对于咳嗽≥2-3周的百日咳病例诊断价值大。恢复期血清PT-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呈4倍及以上升高(排除近期接种过疫苗)适用于回顾性诊断。
撰文丨微生物部 白雅红
图丨部分图片来源摄图网
编辑丨曹星星
审核丨徐修礼